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自主研发成为当务之急
随着国内汽车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汽车行业的另一主战场零部件产业的竞争也是玄机无限。频繁的关税减让、整车价格竞争导致的成本压力传递、全球采购新规则的逐步实现,国内零部件产业正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在国内整车行业迅速发展的同时,零部件生产企业如何强化自主研发、大力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已成为零部件产业的当务之急。
“按图生产”制约产业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零部件产业一直依附于整车,各企业生产也一直是按整车厂提供的图纸生产。据有关资料统计,22年前,当桑塔纳刚来中国的时候,国内零部件企业能够提供配套的只有轮胎、收音机、喇叭、车外天线和小标牌,仅占其零部件总量的2.7%。
我国零部件产业长时间的“按图生产”,以及由历史原因而形成的零部件与整车厂的封闭配套关系,致使我国零部件产业虽经20余年的长足发展,仍然规模较小、研发能力薄弱。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的数据显示,2004年世界零部件产业巨头博世公司年销售收入达到411.48亿美元,而当年国内零部件老大万向集团的年销售收入仅为208亿元人民币,企业规模尚不足博世的十五分之一。
“按图生产”也正在抵消我国零部件产业原本引以为豪的成本优势。据有关人士介绍,目前我国最成规模的上海汽车工业国产零部件平均配套价格,比国际市场FOB价格(离岸价)要高出35%—40%。如果维持现有的生产规模和水平,在入世过渡期后大部分国内零部件企业将只能保持微利,三分之一以上的企业将面临亏损或生存危机。
与此同时,由于国内整车企业连续打价格战,逐年降低采购成本,零部件企业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利润空间日益稀薄。而国外的竞争对手又不失时机地前来发起挑战。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外资在我国投资的零部件企业已达千余家,国际著名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如德尔福等建立了合资或独资企业。
“没有一个强大的零部件产业,就不可能有一个强大的汽车工业”。对正处在成长期的中国汽车工业来说,无论是面向国内国外哪一个市场,都需要一个强大的汽车零部件产业作支撑。对此,长安福特技术副总裁王兵直言不讳:“目前国内汽车市场投放新车的时间,要比国外成熟市场晚6至8个月,而5年前要晚上2至3年。几年后,国内国外将会真正实现同步上市。再过若干年,中国汽车市场将真正成为世界市场的标杆,引导车市潮流。整车行业如此,零部件产业更是如此。而这也必将对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
自主研发势在必行
如果说我国零部件产业传统的“按图生产”已经不能满足日益严酷的市场竞争的话,那么强化零部件产业的自主研发,就成为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进一步提升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实际上,我国零部件产业现阶段的“按图生产”模式,只是世界零部件产业发展的一个“特例”。从发展趋势上看,国外汽车零部件产业已具有了组织集团化、技术高新化、供货系统化和经营全球化的新特征。其中,零部件全球采购、系统配套、模块供货已成为潮流。
据了解,目前世界各大汽车制造厂的零部件自制率都在30%左右,如福特为38%,克莱斯勒为34%,其余零部件则以产品质量、价格、供货条件面向全球采购。而与他们配套的国际零部件产业巨头都参与了这些整车厂的同步开发设计,根据整车需要供应系列化、模块化和配套产品,实现了同步开发甚至超前开发。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国零部件产业只有形成自主研发能力,才拥有参与跨国汽车公司全球采购体系的机会和资本。
值得关注的是,对我国零部件产业来说,要想获得自主研发的能力,就必须摆脱既有的“按图生产”模式,构建零部件与整车的新型合作关系。而一些高起点的年轻企业已经初步做到了这一点。日前,福特汽车就在其合资公司长安福特的200多家供应商中进一步推广了“福特C3P系统”。据王兵介绍,福特C3P系统是福特公司开发的一套用于整车研发的软件管理系统,零部件供应商通过与长安福特、福特公司之间的数据交换,能够做到与长安福特整车厂同步的设计变更或技术变更,在提升自己的设计研发能力的同时也将大幅降低研发费用,从而提升供应商在零部件行业的竞争力。
零部件与整车之间,其实是“唇齿相依”的关系,只有零部件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得到提升,整车企业的自主创新才有飞跃的可能。据王兵介绍,通过C3P系统,福特及其配套商对一个新车型的开发周期,从原先的36个月缩短到12至18个月,新车开发的后期涉及修改减少了50%,原型车制造和测试成本也减少了50%,节约了2亿美元开发费用,投资收益率也提高了30%。“而长安福特引入C3P系统,就是想通过提升供应商的研发能力,加强长安福特自身的研发,最终提高整个供应链的价值,达到真正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