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认证查询,3c认证目录,免3c证明,3c认证范围,免3c,3C目录范围界定,3C目录外,3c认证,3c认证标志,3C标志购买,购买3C标志,印刷3C标志,3C认证机构,3C证书换证,3C证书到期,3C到期换证,3C认证到期换证,购买cqc认证标志,CCC认证,3C标志
3c认证查询,3c认证目录,免3c证明,3c认证范围,免3c,3C目录范围界定,3C目录外,3c认证,3c认证标志,3C标志购买,购买3C标志,印刷3C标志,3C认证机构,3C证书换证,3C证书到期,3C到期换证,3C认证到期换证,购买cqc认证标志,CCC认证,3C标志

成立3C认证企业免费扶持专班推动2024年质量扶持计划
分享


汽车零部件出口且慢报喜-需警惕外资产品回流

汽车零部件出口且慢报喜-2006年4月12日需警惕外资产品回流

  据悉,结合发改委十一五汽车产业规划纲要精神,按每年35%的递增速度计算,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向商务部建议,到2010年的零部件出口目标定为350-400亿美元。

  零部件出口且慢开颜

  汽车零部件出口是我国汽车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资料显示,2004年,我国汽车出口的商品中,汽车零件就占了56.3%,这个数字还不包括车用轮胎的22.19%。2005年,随着整车出口的高速增长,汽车相关的零部件出口也呈高增长势头,出口额高达152.35亿美元,同比增长75.11%。

  有专业人士预测,到2010年,世界汽车产品贸易总额将达到1.2万亿美元,汽车业巨头到2007年前在低成本国家的零部件采购额累计将达500亿美元,其中70%计划瞄准中国。

  在零部件出口“喜人”的背后却是,当前汽车零部件出口中存在的问题依然是以原材料消耗型产品为主,多数个体去寻找定单为主的出口格局。近日在浙江省诸暨市举行的“中国汽车零部件发展趋势高层论坛”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沈宁吾详细分析了零部件行业两个流行的论点:“边缘化风险论”和“本土化趋势论”。他表示,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要在本土化演变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壮大,就要逐步减轻和摆脱整车企业的影响和控制,形成相对独立的产业,走出自己的发展道路。

  资料显示,2005年,中国向202个国家(地区)出口汽车零部件。其中,美国是中国汽车零部件最大、最主要的出口市场。据统计,中国向美国出口金额高达34.06亿美元,同比增长25.39%,超过德国成为美国第四大零部件进口国

  目前,美国生产汽车零部件厂家雇工数是汽车装配厂的三倍。但是,由于汽车零部件进口逐年增加,整体雇工数量呈下降趋势。同时,美国三大汽车公司的市场份额从73%(1996年)下降至52.2%(2005年10月),而包括直接进口和在美国生产的外国汽车自1995年以来在美国市场销售平均年增幅分别达到8%和7%。

  而业界也普遍预计从中国的进口将会全面增加,包括车辆原件。2004年,通用公司从上海进口了12.4万套6缸2.4升引擎。2005年,丰田公司将从其广州合资公司进口2.5万套2.4升引擎。通用公司宣布,增加从中国进口汽车原件,计划从2003年2亿美元增涨至2009年40亿美元,同时从中国采购50亿美元的产品。一些零部件供应商也已经开始向中国采购,或者在中国建立生产基地,以供出口。

  而目前中美贸易近期正遭遇“多事之秋”。自上月美国公布对华贸易逆差冲上2000亿美元的消息后,引发了美国国内的“地震”。有美国国会参议员提议布什政府取消对中国的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PNTR)地位,USTR也调整了对华贸易政策监控,并破例特设了针对中国的办公室。

  在2006年美国贸易发展计划报告中,美国特别列出的惟一国家是中国。在解释美中巨额贸易赤字时,美方指出,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现在承担了过去其他国家对美出口的任务。

  “美中贸易逆差最重要的原因首先是由于东亚地区比如韩国、日本的跨国投资转移到中国造成的。以前韩国、日本都是直接出口到美国,现在他们对美国的直接出口变成了经过中国加工以后再对美国出口,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中国出口的扩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部副部长隆国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据了解,2005年,中国出口总额的58%来自外商投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的贸易顺差净值844亿美元,占中国贸易顺差总额的83%。如果将这部分扣除,那么中国的贸易顺差仅为175亿美元。

  警惕外资产品回流

  据了解,外商独资或合资企业生产的用于出口的零部件占整个零部件出口数量的一半以上。

  近些年来,不单单是整车企业,零部件行业也成为外商投资的新热点。有关资料显示,2003年新签约成立的中外合资企业52家,其中汽车整车合资企业10家,比2002年增长30%;零部件企业30家,比2002年增长近3倍。2004年新签约成立的中外合资企业35家,其中汽车整车企业7家,零部件企业28家。初步统计,2005年新签约的外商合资和独资企业超过90家,协议金额近40亿美元,达到了新一轮的高潮。

  从出口金额看,中国出口的零部件企业也是以外商投资占据着主导地位,2005年,中国出口的零部件企业,外商独资企业拔得头筹,中外合资企业名列第二,这两类企业出口金额占出口总金额的56.35%。汽车行业分析师钟师认为,虽然从目前来看,中国的汽车零部件呈高速增长的势头,但应该注意到,外商投资企业产品的回流严重,在出口数字中有很大一部分产品就是来自于合资企业在中国的生产基地。

  钟师认为,目前跨国企业的汽车零部件回流,这和20世纪美国将其汽车生产基地移到墨西哥有异曲同工之势。据了解,上世纪,美国的一些汽车零部件生产商,为降低成本,在墨西哥建造工厂,生产出的零部件再运回美国,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成本,也使得墨西哥在1999年超过加拿大成为美国的最大的进口对象国。而现在看来,从成本方面讲,中国的零部件企业具有着更大的优势,难怪越来越多的国际汽车集团和国际零部件供应商把目光投向了中国。

  他表示,虽然目前中国有部分企业已经具备自主开发和系统供货的能力,并且开拓了海外市场,进入了国际采购体系,例如浙江的万向、万安集团。但大部分企业的出口局面依然是比较散乱的,特别是针对于汽车售后服务市场的一些产品,如车轮轮毂、照明设备等,这些产品的替换性很强,所需要的技术水平也比较低。

  2005年零部件出口企业共10541家,出口金额达1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有1285家,仅占出口企业总数的12%。显然,零部件出口企业较为分散,大部分规模较小,很多企业都是以个体为单位寻找订单出口,品牌和管理意识较差,竞争的形式不容乐观。

  目前我国轿车的生产还是以合资企业的生产为主,而为了满足其配套需要,国际汽车集团和国际汽车零部件企业通常都是以合资或独资的方式,他们看好中国的汽车市场以及低成本的优势,纷纷到中国设厂,形成了一些新的零部件集中的地区,虽然进一步增强了中国汽车零部件的实力,但也加剧了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竞争态势。

  本土化概念更能反映新的零部件体系的特征。有观点认为,本土零部件企业应以技术、服务、成本为核心,着力形成零部件企业适度的规模化、有特色的专业化和低成本的综合竞争实力,发展高新技术,电子技术零部件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配套,积极开展与有国际优势的零部件公司的合作,民营企业可以积极参与零部件产业的结构调整,兼并重组国内经营发展困难但基础较好的零部件企业,在本土化进程中站稳脚跟,寻求新的发展。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相关链接